本報訊(記者 張端)記者25日從市政府獲悉,《西安市文化“能工巧匠”培養方案》印發,將在全市開展培養具有文化技能專長,具有帶動、引領和示范作用的鄉村文化能人,打造一支鄉村文化“能工巧匠”隊伍,為他們創新創業提供平臺支持,創造發展條件。
根據《方案》,西安市文化“能工巧匠”培養工作由市文化旅游局牽頭負責,會同市財政局、市人社局等市級有關部門組織實施。培養范圍包括全市文化領域戲曲戲劇、音樂、曲藝、舞蹈、雜技、工藝美術、書法、文學、民間文藝等方面的優秀文化人才。入選陜西文化名家工程和“四個一批”人才培養工程人員,已當選“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”人員,以及黨政機關公務員不在選拔范圍。培養人選應符合政治堅定、品德優良、愛崗敬業、成績突出、發展潛力大等條件。其中,培養重點面向基層一線專業技能人員,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,身心健康。
《方案》計劃,2019年上半年完成周至集賢鼓樂、鄠邑區農民畫、曲江新區遴選工藝大師等項目文化“能工巧匠”培養計劃人員基礎信息庫建設,2019年底前完成上述項目選拔培養工作。2020年起向戲曲戲劇、音樂、曲藝、舞蹈、雜技、工藝美術、書法、文學、民間文藝等方面全面推開培養計劃,2021年底前完成上述項目選拔培養工作。
實施市、區縣(開發區)兩級培養。對于具有地域特色,個性化的文化藝術技能人才培養,由區縣、開發區組織實施,向市級培養工作領導機構報備。對于具有影響力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潛力巨大的項目和人才,以及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和人才,由市級培養工作領導機構組織培養。
在戲曲戲劇、音樂、曲藝、舞蹈、雜技、工藝美術、書法、文學、民間文藝等領域,取得一定成績并獲得廣泛認可的優秀文化人才均可申報。申報人可通過單位、協會推薦和個人申報形式,將申報表及有關證明材料(身份證復印件、學歷證書、獲獎證書等其他業績證明,以及個人申報說明)報送至各區縣、開發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。
我市將經過初審、專家評審等嚴格程序,確定“能工巧匠”稱號。建立全市文化“能工巧匠”和基礎隊伍信息庫,建立文化“能工巧匠”通氣會制度、培養考核制度以及領導聯系專家制度。
同時,通過組織展演、考察采風、工作交流、技能大賽等形式,使文化“能工巧匠”在實踐中加強學習、經受鍛煉、開闊視野、增長才干。對符合條件的文化“能工巧匠”優先推薦參加西安工匠評選。文化“能工巧匠”所在地黨政部門可視情況給予個人或團體適當的培養配套經費,依據實際需要為其工作、科研等提供可能的場所和工作設施,對積極開展創作研究、技術研發、展演交流的項目可視情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。
|